「豎燈篙」和「放水燈」這兩樣東西相當於我們的請帖。前者是專門招引空中和陸上的「好兄弟」,至於水路的眾孤魂,便用「放水燈」來邀請。所謂「水路眾孤魂」,指的是與水有關的亡魂,如船難、溺水、流屍……他們在陰暗寒冷的水中,是看不到陸上的「燈篙」的,所以就要用「水燈」為他們照路,使他們浮升到陽間來,也能飽餐一頓

  「水燈」是放進水裡的紙燈,南北都一樣,只是大小不同而已,一般看來,北部的紙燈比較大,造形也較講究;南部一般都比較小,造形也較簡單,糊成房屋狀的最多,不過意義則是完全相同的。


  

 

 

 

  

 

 

 

 

  放水燈大多在普渡的前一天下午就施放,好讓遠一點的水鬼也能知道前來,並來得及赴宴。放水燈前,岸邊還會準備牲禮及祭品,請僧道誦經致祭後,點亮燈座內的蠟燭,然後一個一個的放入水中,讓它隨水漂流,放水燈最好的時機是選擇漲潮的時候,因為潮來「客」也來,水到「鬼」也到,民間的傳說,水燈漂得愈遠,這個施放者將愈「發」,當年的運氣愈好。

   隨著社會的現代化,各種傳統的隨間習俗已漸漸衰落了,放水燈也難逃沒落的命運。唯一例外的是基隆市,每年中元普渡的壓軸好戲—放水燈,從西元一八五五年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五年的歷史,目前正朝國際觀光節發展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