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
 

古地名沿革1

彰化

今彰化市大同、永生、西安、民權、富貴、萬壽、永安、長樂、西興、平和、磚瑤、光華、永福、龍山、萬安、文化、中正、民生、信義、光復等里。
彰化古稱半線,原為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社域,漢人入墾後,在此形成街肆,稱半線街。雍正元年﹝一七二三﹞,從諸羅縣分出彰化縣及淡水廳,因彰化縣城所在,半線街改為彰化街。
據道光十二年﹝一八三二﹞《彰化縣志》所載,當時縣城內主要街巷名稱及今昔位置對照如下

東門街 今中華路之東半段,西自三角公園(和平路、中華路交會處)東至中正路間,係日據時期拓寬東門街而成。
南街 今從觀音亭前起,至華山路間之民族路,係日據時期拓寬南街而成。
大西門街 今中華路之西半段,東起三角公園,西至中正路間路段,係日據時期拓寬大西門街而成。
小西門街 今和平路一巷與陳稜路一九四巷。昔為布、成衣批發之商店街。
北門街 今和平路從三角公園北上,至中正路之間路段
暗街仔 光華里敦仁巷,昔為妓院賭場集中區。
總爺街 今中華路、光復路間之成功路段,係拓寬總爺街而成,昔為武官所住
新店街 華山路九二巷,從民權路斜貫至華山、民族、南瑤三路交會一帶
賜福巷 今華山路一一一巷,從中華路至太平街出,居於成功、民族二路之間,今仍稱賜福巷
城隍巷 今中華路七十三巷入,在太平街出,今仍稱城隍巷
文書巷 今永樂街二十三巷,天后宮對面,從永樂街入,至民生路出,今仍稱文書巷

此外,因彰化縣城為入墾台中盆地及南北往來之交通要地,使縣城街市發展超過城垣向南、向北方向伸展,而於道光年間北門外已有北門口街等及南門外有南門口街之形成
北門口街 今中正路從和平路至永安街之間路段。昔為移民由南北上,入墾台中盆地必經之路。
六角井 今信義里,往昔北門口附廓村莊,因莊內有六角形之井故得名
水涵口 民生里永安街和三民路交會處一帶。原來當時兩條主要的灌溉渠,都流經此處,為了交通往來方便,於是將此地鑿建成「涵洞」﹝即是暗渠﹞,如同下水道一般,於是這裡就叫做「水涵口」。
竹圍仔街 今萬壽里,昔為北門外附近的小村莊,因周圍遍植竹子,所以稱為竹圍仔街
中街 長壽里境內中正路路段,中街剛好在北門口街與市仔尾街之中段。「中」→意指地理位置的「中間地段」
市仔尾街 永安街以東至長順街路間之中正路段。因在北門口街延長街區之末端,所以稱為「市仔尾街」
車路頭 現稱車路口。為永安街與中正路交會處;因地當入城要道,車輛輻輳之地故得稱。
祖廟街 賴開浮等人在此建開基祖廟(宗祠),深含慎終追遠的情感與意義。廟裡有副對聯,道出對人們的期望:「福有攸歸,願此處地靈人傑;德無私覆,祝我社風美俗醇。」
南門口街 今福安里、南瑤里、成功里。即南門(宣平門)以南至蕃社一帶,原為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活動區域,雍正十二年,植竹為城之時,尚未形成街區。一段時間後,村落逐漸形成,而南門附近之村莊,因此統稱為「南郭」。因地處南赴員林地區交通要地,至道光十二年南門口已發展街市,稱為南門口街。
瓦窯莊 今成功里。據說乾隆初葉劉旺英為首的人在大池塘旁,築窯燒瓦,並建立村莊。
南窯 今南瑤里。南瑤里初作南窯,意指「瓦窯莊」南方形成之村莊。所以今天的南瑤里是在成功里南方,為求雅稱將南窯改為南瑤,境內有陳姓士紳捐地建草茅祭祀媽祖於此,稱之為「南瑤宮」。